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它除了在诸多的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应用之外,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大家的生活之中,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。在业内,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: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最为核心的驱动力。方兴未艾的该技术有什么作用?其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?本文将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。
“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融合产物”,一提起人工智能,很多人将会将其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联系在一起,实际上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技术,它涉及到的层面极广,比如会将控制论、语言学、心理学、数学等容纳进来,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,AI其实是一种基于多学科的融合产物,因此在业界有人士将深度学习称为AI的核心,从中可见它对多元知识以及技术的依赖。
业界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非常高深,对于常人而言,这样的理论显然难以被理解。在这里,不妨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对人工智能进行解释,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在未来的应用趋势。简单来说,人工智能指的是借助于机器来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,比如让机器能够听懂语音、看懂图像,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,还会根据其主观的思维来做出某些决策,这也就意味着,在某些领域这种技术完全可以替代人类进行工作,并且得益于技术的支持,它可以显现出更高的效率。
尽管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已久,但是该技术获得突飞猛进还是近几年的事情,它在生活以及生产中的渗透也很快地显现出了无孔不入之势。在某些行业,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。它的这种广泛的应用空间,也恰恰正在证实着其出色的融合力。
"人工智能为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变",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,按领域划分的话太过于复杂,在这里不妨从To C(面向个人)和To B(面向企业)两个方向对其用途进行梳理,层次会更加明晰。面向个人方面,人工智能技术和大家的距离非常近,比如某些手机就采用了AI技术,使用该技术后可以实现一键修图,替代了手工操作的繁琐步骤,此外智能算法对手机的拍照模块进行调节,大家轻轻松松就能拍摄出完美照片。再比如,很多手机还能根据照片的场景,智能化地对其进行分类,极大地节省了大家整理照片的时间。在智能音箱、智能居家方面,AI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。
面向企业方面,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就更广了,安防、金融、工农业等诸多领域开始采用这一技术。以安防行业为例,借助于人脸识别技术,系统可以快速调用人员身份,进而进行风险分析,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。在支付领域,人工智能技术也发挥了其巨大作用,比如被众人所熟知的刷脸支付,有了这种支付方式,大家无需携带手机就能进行消费,支付过程更加便捷且安全。
从目前的趋势来看,无论是面向个人还是企业,人工智能技术都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。在相关人士看来,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诸多产业的加速器,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,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,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变!
"AI应用还没碰到天花板,上升空间巨大", 既然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,是不是意味着行业已经触及到了天花板?答案是否定的,AI技术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。今后的发展过程中,以下几个领域或将是重点所在。
手机中或将植入人工智能芯片。虽然目前AI已经在手机中得到了应用,但是这些应用是通过软件的模式实现的,未来的趋势可能是直接在处理器中植入人工智能类型的硬件。借助于这一硬件设备,手机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来模拟大脑,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,以使得手机更好地适应用户的个性化习惯。事实上,目前已经有企业研究出了此类手机,它除了可以达到上述效果之外,还可以解决处理器速度慢、运行大型应用时运算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医疗将和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。现代人士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,医疗设备的水平越高,就代表着大家的健康诉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,在专业人士看来,“AI+医疗”将是未来主流的医疗模式。借助于这一模式,医疗系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更多的数据,并在对病人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给出更加准确的结果,提升诊断的效率与质量,为人类健康助力!
AI或将替代屏幕成为新视觉入口。目前,人们无论是操作手机还是电脑,都需要借助于键盘或者屏幕才能达到人机互动的效果,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VR以及AR设备的不断成熟,大家即使不使用传统的屏幕,也可以进行人机对话,并且通过这些设备更加直观地感知图像,获得更加完美的互动体验。
物流行业将是AI技术的主战场。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时代早已到来,物流行业也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,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,系统可以结合历史数据和强大的算法支持,给出最为优化的运输线路和配送方案,一方面帮助企业节省运费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配送的效率,迎合了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诉求。
特别是在物联网、5G、分布式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,AI技术的发展将面临着更为广阔的空间,最终将达到处处皆有人工智能的情形。不过也有人士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表示出了隐隐担忧:如果AI技术足够成熟,人类文明是不是会因此而受到影响?对于诸多的研究人员来说,技术和文明如何和谐共进这确实是一个要考虑的话题。
本文作者:张焕屿